定期检查和维护可燃气体报警器至关重要,它能确保设备在关键时刻可靠工作。以下将详细介绍如何判断传感器是否需要更换或校准,并提供相应的日常维护建议。
一、如何判断传感器是否需要更换
传感器作为报警器的核心部件,其性能会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环境的变化而逐渐衰减。除参考常见的2~3年使用寿命建议外,更科学的判断方法是关注其"保留值"(也称留存值),该指标反映传感器的灵敏度。
以下情况需立即更换传感器:
在对气体检测器进行校准时,若传感器保留值小于或等于校准气体浓度的50%,则无法成功完成校准,此时必须立即更换传感器。
以下情况建议考虑更换传感器:
当传感器保留值处于校准气体浓度的50%至70%之间时,表明其灵敏度已处于临界状态,此时应考虑更换传感器。
其他需更换传感器的迹象:
1. 明显性能下降表现为:响应速度显著变慢(例如,达到稳定读数90%所需时间远超正常范围)、测量误差明显增大(超出允许误差范围),或频繁出现误报警现象。
2. 传感器中毒或物理损伤的情况包括:传感器曾暴露于高浓度气体、硅化物、硫化物等致毒物质环境中,或遭受过物理冲击、进水等物理损伤。
3. 超过最大使用寿命:即使表现正常,为安全起见,建议在制造商推荐的最高年限(通常3~4年,依类型和环境而定)更换。
二、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校准
校准是保障测量结果精准的关键环节,需定期开展。
1. 定期校准要求:
固定式报警器: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校准。对于化工、油气等高危场所或高频使用场景,需缩短校准周期。
便携式检测仪:每半年或每3个月开展一次校准,具体需参照说明书及实际使用频率。
特别要注意:更换传感器后必须重新校准。
2. 需额外校准的情况:
读数明显失准:通入标准气体时示值误差过大,这不符合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中规定的合格标准(≤±5%FS)。
设备维修或调整后
长时间闲置重新启用
暴露于恶劣环境或高浓度气体后
三、日常维护与保养建议
良好维护可延长传感器寿命,保障报警器可靠工作:
定期开展外观检查与清洁工作:使用软布擦拭外壳,确保进气滤网无灰尘积聚堵塞,显示屏显示清晰。
功能测试:每月启用设备的自检功能,或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,使用低浓度标准气体进行响应测试。
避免恶劣环境与干扰因素:远离恶劣温湿度环境(如相对湿度>95%RH且非冷凝情况)、硅酸盐、硫化物等致毒物质,安装时应避开排气口和强电磁场区域。
规范操作:禁止高浓度气体直接冲击传感器,避免频繁断电。
记录维护日志:详细记载每次校准、维护、测试的时间、结果及操作人员,便于追踪状态和追溯问题。
技术支持:仪表网 管理登陆 sitemap.xml